新余學院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手藝人入校園傳承非遺文化
為貫徹落實《江西省推進新時代大中小幼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實效,新余學院借助京東新余分公司的平臺資源,跨學科跨專業建成了“新余學院—京東智能城市人才實訓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基地”)。依托基地,結合校企雙方優勢,為學生提供零距離的理論培訓、實踐操練與志愿活動等勞動教育,著力培養社會亟需的品德素養好、社會責任強的復合型人才。
一、非遺進基地,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
新余學院組織實施了“非遺手藝人進校園”系列勞動教育活動,通過非遺手藝人專題講授,讓學生了解竹編、夏布刺繡、剪紙、木雕、蛋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發展現狀及現今價值,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新余學院組織實施了“村官進校園”系列活動,分享鄉村振興的故事,圍繞抖音、直播等傳播方式,分別邀請分宜縣縣長謝淘、水北村官選調生湯坤、非遺傳承代表人胡文敏等講解“抖音賬號運營分享”、“非遺竹編老李”抖音賬號運營分享、鄉村如何直播帶貨農產品等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學生造福一方百姓的家國情懷。
二、依托直播間,培養本土新文科類人才
針對學生校內實習效能偏低的新問題,新余學院依托基地10個高規格直播間,每個直播間組建一支新型的實訓團隊,該團隊要求鍛煉學生直播帶貨能力、制作文案能力、視頻拍攝能力等,包括的崗位有主播、運營、策劃、文案、美工等。整個過程直面市場需求,讓學生在實訓環境中,注重品格、注重能力、注重團隊、注重市場,以市場的真實魅力帶來高質量的實訓效果,同時,立足于扶貧助困和非遺傳承的勞動教育,培養新余本土新文科類人才。
三、校地共建共贏,提領教學團隊協作
以共建共贏為導引,積極對接新余市相關行業研究機構及政府資源,加強與新余市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等機構合作,為本土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為本地政府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加強與市組織部、市人社局交流與互動,積極推動基地建成市級人才驛站,打造雙師雙能型的師資隊伍。
四、多方評價,勞動教育見實效
全省高校教務處長工作會議期間,省廳領導和43所高校教務處處長來到京東產教融合直播基地視察,通過參觀交流,得到與會專家領導的肯定與高度評價。基地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得到了相關企業家的高度評價,這些企業家希望有更多的優質視頻輸出,增加企業的曝光度和產品銷量。此外,自基地啟動以來,得到了央視、新華網、人民網、學習強國平臺、江西日報和抖音官方微博等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與推廣。
新余學院教務處
2022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