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學院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夏布繡
?新余學院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夏布繡
美麗的仙女湖畔孕育著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夏布,在夏布上刺繡,簡稱“夏布繡”。這是在江西新余獨具地方特色的一種繡種,她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新余學院在2014年成立夏布藝術工作室。為傳承新余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設了一門《刺繡》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新余的夏布刺繡,民間的藝術刺繡、繡稿設計、刺繡作品的鑒賞等內容。刺繡課程展示的是民間藝術勞動技能的傳承,它體現勞動技能的在刺繡上展現的藝術魅力。夏布繡仿古藝術風格的刺繡特點,通過亂針繡、虛實繡、平針繡,等針法來表現。
夏布繡選材獨具地方特色,夏布繡的作品創作其繡地是選擇新余地方紡織的夏布為刺繡原料來制作,此原料繡出的作品獨具仿古、樸素的刺繡風格,是區別于其它繡種艷麗奪目的效果。夏布繡作品題材豐富,有仿古水墨題材、紅色主題題材、油畫題材等,多年來一直得到刺繡愛好者的喜愛。
本次活動展示的作品主要有《紅船》、《半條被子》、《墨荷》。這兩幅作品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紅船》作品題材創作靈感來自黨的第一次會議地點嘉興南湖,2021年7月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工作室刺繡作品入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紅星閃耀中國”全國紅色主題作品展。
《半條被子》創作來自是紅色經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墨荷》四條屏此作品帶有仿古色彩,是夏布繡的風景繡畫,四幅作品為一套系,展現出夏布繡的古樸藝術風格。
刺繡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夏布繡也隨之流傳到今天,她布不像蘇繡那樣艷麗奪目,卻有著寧靜而優雅的樸素氣質,就如新余人的勤勞和質樸。